

【藏品名稱】《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》小版票(洛陽小版)
【藏品品相】全品
【圖案面值】
(2-1)J 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 1.20元
(2-2)J 掐絲琺瑯纏枝牡丹紋藏草瓶 1.20元
【發(fā)行日期】2009年4月10日
【郵票規(guī)格】44×33毫米
【齒孔度數(shù)】12×13度
【印 制 廠】河南省郵電印刷廠
【圖片鑒賞】

【郵票介紹】
1、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
中國是瓷器的故鄉(xiāng)和原生地,中國的陶瓷美學(xué),具有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悠久歷史傳統(tǒng)和自身發(fā)展的歷史一貫性。國家郵政局發(fā)行的《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》紀念郵票第1枚,圖案是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(圖1),該罐是清代嘉慶年間瓷器,天津博物館藏。胭脂紅是器物的主色,屬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。它是在燒成的白瓷上,吹上一層以金為著色劑的釉料,再經(jīng)800°低溫烘烤而成,釉汁勻凈,色如胭脂,故名。明清時期,作為陶瓷裝飾主要手段之一的陶瓷繪畫,占據(jù)了陶瓷裝飾的主流,其題材多次體現(xiàn)在使生活充滿祥瑞感的民俗因素上,動植物方面的題材如龍、鳳、牡丹、蓮花等尤為多見。龍、鳳皆是中國古代人民想象中的神靈動物,自古以來,人們一直認為龍飛鳳舞是呈現(xiàn)國家興盛、天下太平的吉祥之兆。這枚票圖上的龍紋在罐的另一面,故未能顯示出來。顯示出來的只有鳳穿牡丹的紋圖,鳳凰被稱為“百鳥之王”,牡丹別號“富貴花”,象征富貴,又有“百花之王”的美譽,把鳥王、花王與龍、鳳圖案繪在一起,便被歷代帝王擢為只應(yīng)該宮廷才能有的富貴吉祥圖。但在民間也廣為流傳,通常把它作為夫妻和睦、吉祥幸福的美好象征。
2、掐絲琺瑯纏枝牡丹紋藏草瓶
國家郵政局發(fā)行的《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》紀念郵票第2枚,圖案是掐絲琺瑯纏枝牡丹紋藏草瓶(圖2),該瓶是清代晚期琺瑯器,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。琺瑯是明代時由西方傳入的一種較軟的玻璃料,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作為呈色劑,并用油調(diào)和便成為琺瑯彩。掐絲琺瑯是在銅胎上以藍色為底色,掐以銅絲,填上紅、黃、藍、綠、白等幾種色釉而燒成。因盛于明景泰年間,以藍釉最為出色,故稱為“景泰藍”,是中國著名的傳統(tǒng)特種工藝品,也是世界掐絲琺瑯工藝中珍貴的藝術(shù)遺產(chǎn)。用琺瑯彩料畫出的牡丹花,有很強的立體感,在我們的視覺中它是明顯凸起來的,有含粉帶脂、色彩香軟的感覺,實際上這是光反射的原因。纏枝牡丹紋是明清時期盛行的一種裝飾紋樣,畫面上牡丹枝莖纏繞,呈連續(xù)的波狀線,枝莖上填以花葉,故名。纏枝牡丹,又名“萬壽藤”,寓意吉慶。因結(jié)構(gòu)連綿不斷,故又具“生生不息”之意。此瓶通體以黃色琺瑯釉為地,飾彩色纏枝雙犄牡丹花四朵,間飾紅蝙蝠。按我國吉祥寓意的習(xí)俗,蝠與福、富諧音,所以人們很早就喜愛把蝙蝠作為吉祥物用于裝飾藝術(shù)中。纏枝牡丹和蝙蝠繪在一起,寓意“洪福富貴,連綿不斷”。此瓶肩上盤有蟠龍兩條,是帝王威神的象征,也是宮廷御用琺瑯器的特征。




購物首頁 | 關(guān)于我們 | 招賢納士 | 業(yè)務(wù)聯(lián)系 | 版權(quán)聲明
公司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黃寺大街德勝置業(yè)大廈1號寫字樓1011室
版權(quán)所有:點購收藏網(wǎng) Copyright © 2008-2023 京ICP證100771號 京ICP備12004165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03061
